//
本文为公众号“喨典”原创,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出处。
01
上海
3-5年内,全国整体而言,房价不能大涨,更不可能大跌,甚至绝对不会大跌,正负10%横盘几年的情况是可能的。但如果细分到区域与城市,还是那句话,一线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特殊城市、沿海城市、城市群头排城市及头部城市郊区,会有正向20-50%的价值增长(价值与价格是不同概念,不明白的可以查下百度),即使因为政策原因体现不出来,也不会抹杀资产价值的客观存在,这些价值,会在未来大约5-10年期得以兑现。
北京
广州
香港
澳门
珠海横琴
02
房租会小幅度可持续上升,这个不会对社会影响太大,但对资产的横盘整理,有莫大作用。
03
工资应该要涨,但具体涨多少,我们也无须成为"杠精",这个涨幅的前提当然必须是企业可以生存和发展。涨工资的前提有几种,政策性的减税带来的企业减负增创,这个官方未必乐见其成,但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的现实需求,使主导者不得不以小幅度、试探性的方式去平衡,税费减小幅度不足,效果有限;幅度过大,官方本身的地方债务也难以平衡,势必又影响投资提振经济的效果。从可操作性及短期需求看,减税费应该不是维持工资上涨的最重要因素。
04
我们还得运用经济学知识来分析,在未来的世界经济格局里,美国已经很难再保持一家独大的局面,中国不得不崛起且必须崛起的结果,一定会倒逼美国基于自身利益的碰撞,两个世界大国的利益再平衡,必然影响到老三、老四、老N相互组成的利益系统的再平衡,这个过程便会象地壳运动般导致震动的出现,则国与国的经济往来,即贸易出现波动,这个无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大国的中国,一是需要维持国内经济发展,二是必须维持外交平衡,则采取减少贸易顺差,平衡多点伙伴利益,应该是未来的贸易关键手段,所以过去是【广州的广交会】,造就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而未来应该是【上海的进博会】,这是否可以造就中国的世界市场地位,我们拭目以待,关于本人这个观点,希望读者牢记,这不仅仅事关国家未来,也事关企业及个人的未来。
而另一个经济学问题是依靠国内的消费拉动,这个问题,受到医疗、养老、教育的影响,以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来看,很难在3-5年内有效圆满解决,所以这个是一个长期的改变过程,消费对短期经济提振影响不会太大。但考虑到世界最大的中产国家正由美国逐渐转向中国,相信未来的消费经济在中国,空间潜力无比巨大,对企业及个人也将带来巨大的机遇,但远水解不了近火。剩下的经济发展因素,便回到投资了。
过去的中国城建及房地产,的确给中国的崛起,展示了无可替代的强大作用,只是现在已经进入一个瓶颈及调整期。由于过去货币超发的额度较大,经济的消费能力尚未跟上,社会没有出现失控的通胀,原因在于庞大的超发货币沉淀在不动产及基建里(他们共同的特征便是债务),未来选择继续加强投资手段,如果加大超发,势必导致要么债务危机加重,要么通胀失控,在带来短期的涨势后,可能将面临内部外部带来的无法预知的金融危机。但如果选择温和超发,辅以加大次贷的组合方式,结果会可控很多。
次贷,用通俗且未必严谨的话讲,就是一件抵押物,用其剩余净值,再按一定比例贷出现金,或已扺押的物件,由第三或多方担保再抵押出现金,这样做的结果是,在不依附于加印钞票的前提下,社会资金流动性加大了,当然债务主体的还债风险也会相应加大,但如果风控系统设计响应高效,并把再担保系统扩大到多方相互联保状态,并以国家机器加持,则对中国强大而高效的官方掌控力来说(这个风险把控能力应该远强于美国),如果次贷控制在二级水平,整体应该是有保障的,所以这种组合方式增加的资本流动性,应该比赤裸裸的单调印钱超发,就药效来说,绝对更温和、副作用更小。
所以,中国官方,会更多的釆取这种组合式经济手段来增加社会流动性,以提振经济吗?我们拭目以待吧!
05
世界级的工厂,需要世界级的市场,在欧美市场需求出现不确定性,外加东南亚工业化加速之下,我们不仅需要调整国内的生产体系,还要加强中国国内的需求体系,在中国未完成后述的两个经济软着陆标志事件前(个人观点,仅参考),这些对中国经济来说,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未来相对最确定最可控的提振经济手段,短期内,还是离不开投资的。
如果不出意外,我们会在3-5年内,看到更多的国家级工程出现,也会看到更多国家力量,在房地产板块出现,其广度与深度,比过去任何时期更甚。
我斗胆预言的是:由城市化到城市群化的转变,必然伴随着房地产业投资开发主体的根本改变,这场转变会出现更多更强大的国家队,在一、二线市场,表现尤甚。从长期看,中国经济转型及软着陆的两个标志性特征是本人多年以来一直强调的:一个是大规模的【资产证券化】,另一个是彻底的【人民币国际化】,至于为什么,公众号会在未来择机撰文详述。
06
本文根据“远方青木”公众号文章《为什么房价不能跌,房租必须涨》(作者一棵青木)有感而写。
END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