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代依靠敏锐眼光、胆大吃苦、政商公关的手段富起来,我们称之为富一代、创一代,这一代很多人读书不多,作风普遍传统、内敛,较少有成功职业经理人真正执掌企业。前几天连续聊过富二代与创一代传承问题,及至近日看了新奥集团公子的创业史及父子之间的相处,深有感悟,与我十几年来目睹创一代与富二代的现实情况差不多,确实是真实的。
读书少的创一代,不是不想读,是因为条件不具备,所以会把最好的梦让子女去代为实现,他们的很多子女基本都受到良好的教育,甚至很多出国留学过。未来五年左右,第一代人将因年龄问题,企业管理的大棒不得不交班,这是必然的。至少,敢把指挥棒托付给职业经理人的是极少数,甚至尚未出现。
对于创一代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忘我。一般企业做大的创一代,年龄大了,精力不够旺盛,知识水平跟不上,大多亲信也差不多,企业的未来指望创一代军团,不太现实。所以,传承之道,才是正解。
而让这些创一代人更揪心的是,他们的子女未必愿意,或者未必有能力把家族传统业务继续做大。据实际观察,不愿意+缺乏能力的是居大多数的,至少阅历、格局、识人待物等方面,比起上辈,差距依然甚大,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掌控小买卖的能力范围。所以,具备一定规模的私人企业,正面临家族传统业务何去何从的问题,其本质其实是富二代或创二代的传承问题。而老一代固执、自我、独尊,也许连子女都无法入心。因此,创一代只有忘我,方能突破,否则连愿意传承的人都找不到,更不要说有能力的传承人。忘我之后,放手培养、适度提醒、敢于试错,将一波接一波来临。这个阶段,创一代的艰苦作风与省吃俭用,千万千万别影响二代太多,否则二代很可能会变成光杆司令,因为现在的新生代职业经理人,不是创一代所能驾驭的。
因此,对于富二代来说,有几点一定是一定要记住的。第一,除钱外,至少你必须自己做成了一件事,方能真正走进上一辈的英雄心。第二,影响富二代成功的是格局与气度。其中识人才、用人才与事业分享心态应排在第一位。可以说,这点将决定富二代们相互之间在未来商界的席位。
分析中国未来的商业趋势,必须研究该二代。传统方面虽不如上辈,但他们在文化多样性、模式创新性、生活享受性、个人价值性、产品审美性、管理科学性、财富分享性等方面全面超越某一代。所以,未来5-10年,可能是中国职业经理人的元年,因为开始具备发展的土壤。
无论是某二代,还是现在年轻的创一代,或者18-25的职场新生一代,他们正引领未来5-10年的消费潮流,个人价值观多样性的出现及社会包融度的提高,将倒逼未来的产品与服务小型化、精致化、多样化,这正是中国未来商业必须研究的。这些,我们虽然恨日本,但还真的不能不去学习人家。日本的商业模式,可能最接近中国的未来。而未来资源型的行业,将是央企与国企的天下。这将会挤出大量的民资,进入消费型产品与服务,因此,未来的消费型创业,绝不会缺资本,只会缺想法。
13岁左右的这批人,10年后将大学毕业。23岁,他们父母可能是50-55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不管健在或已走,留下的不动产应该足够这些“新二代”免去按揭贷款买房的压力,他们会成为真正的消一代,无需房贷大额支出的他们将放胆去消费。所以,10年后将是中国构建消费型社会的元年。也就是说,现在算起10年内,总体上房地产增量市场还是向前的,特别是一、二线及像珠海这样独特的中小城市,不动产增量依然有强劲的动力,其来源于城市群化吸引的第二波人口汇聚产生的红利,以及国家对房地产尚未脱离依赖的政策支持红利(四、五线本人不是很看好)。但10年后,房地产将开始全面进入存量、人口迁移慢慢稳定、国家政策将由投资导向转向消费导向,那个时候的房地产玩法,就不是现在的玩法了。按现在的标准看,估计50%的不动产普通从业人员将转岗、换行,这个预测绝不为过。
所以,对于现在,或者展望未来,不是吹捧,或者光讲故事就能让自己静思、自信,那种淡定面市、激情向前、相信未来的气度,应该诞于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之上。房地产的问题是一个综合问题,涉及国家经济、民众需求、城市建设、金融发展等等,如果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是不可能一劳永逸的。
民众需求包括居住、投资、投机以及拥有的数量,这几种需求宜管不宜堵,可釆用劫富济贫的财税及高强度差异化信贷方式管理。
大城巿化、城市群化一定优先发展于小城市化、城镇化,只有经历过一次彻底的大城市化、城市群化,城镇化才有机会迎来差异化的成长,而这个时间没有上百年,是不足以沉淀的。房地产的发展,如果有违这种趋势,无疑把巨大的资源消耗在与趋势抗争上。
中国人口太多,中国各城市、各区域发展很不均衡,这种不均衡表面上也有国家政策的影响,但长期看,根本上是自然优胜劣汰的结果。未来,人口向东南、向沿海、向中大城市、向一二三线城市涌入的事实,是不会因为短期临时性政策导向而改变,这种现实反而更会因为交通改善、互联网兴起、村乡镇县小城市青年文化教育的整体提升、城市群化的加速、中国参与国际投资和建设的增长等原因,而进一步加速基层空巢化现象。
一个人口庞大、国土辽阔、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缺乏统一信仰的国度,未来发展最大的阻碍一定是意识形态认知层面的问题,这也是互联网时代最头疼的问题,所有的谣言等,正是在这种土壤里得以无数次滋长。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务实做法,其实与人口集中、国民教育、政民坦诚、制度建立与透明执行是息息相关的。在这个意义上,城市群化有进一步推进的强大必要性,而与此相悖的理论,恐怕难以持续。
房地产本身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与高科技、工业、农业、旅游等一样,就形式而言没有什么特别,只是现阶段作用更大一些而已。或许再过十几二十年,形势会转变,所以对现阶段房地产业的作用,无须视若洪水猛兽。印象中,从业17年,整个社会并没有给事实上很重要的房地产业正名过,既爱又恨的矛盾心理,一直伴随着房地产业。这也是导致社会舆论对房地产业影响太大的原因之一。
我们看世界的科技、教育、文化、企业,几乎是美国一家独大,这种现象是值得研究的。中国人的特点是短平快,反映在企业层面也是如此,所以大多注重战术,那种“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的战略远见,虽也常现高墙,但鲜见于实施。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短短的二十年,虽诞生了无数牛x的大型企业,但如果剖去负债及算上取巧,净资产及品牌战力远未达谋万世、谋全局。至少难以像美国的企业品牌、教育品牌、科技品牌那样,让人觉得不可超越、让人觉得强大得令人惊叹。国内的大房企,似乎让人觉得危如累卵、步步惊心。
中国房地产,应该正名;中国城市群化、大城市化,或许是不可动摇的战略方向;中国的房地产大企业,应该更多去考虑可持续战略问题,比营业额更重要的或许是,先考虑是否具备能稳定发展上百年的能力。